白皮松自古以來都被賦予了特殊寓意,時至今日,亦是如此。白皮松官網的小編了解到: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首都各界在八達嶺林場種植了70棵大白皮松,四季常青的白皮松寓意祖國萬古長青。白皮松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它也是我國非常珍貴的常綠樹種之一。
白皮松,又名白果松、三針松、蟠龍松等,我國古代稱為“栝子松”。在古籍中對它是這樣記載的,“三針者為栝松。凡松葉皆雙股(二針),獨栝松每穗三須”,由此可見白皮松的獨特。白皮松是我國中部地區(南到長江中下游,西達陜甘一帶)的特產樹種,現在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還有大面積的天然野生白皮松林,比如陜西、甘肅、四川、湖北等省。其中,尤以陜西秦嶺一帶的西鄉縣午子山和甘肅兩當縣靈關峽的天然白皮松林最為著名,午子山上如今還有2500畝左右的白皮松林,其中高15米以上,胸圍達一米以上的就有數萬棵。陜西的寶雞市還以白皮松為市樹。
古人視白皮松為“白龍”或“神龍”,歷代詩人寫有很多贊美白皮松的詩句,如唐代詩人張繼有詩云:“葉墜銀杈細,花飛香粉干。寺門煙雨中,混作白龍看。”這是對白皮松最適當的寫照。明代詩人傅山有詩句:“青松白栝十里周,梐(bì)青柢白祠堂幽。”因為白皮松的“白龍”特質,它自古就常被種植于皇家園林、帝王陵寢以及古剎名寺等處。
北京作為六朝古都,有大量的名勝古跡,在這些地方自然有古白皮松相伴。北京的古白皮松數量頗多,北京也是我國和世界上古白皮松最多的城市之一。
北京的古白皮松大多集中在昔日皇家園林景山、北海以及故宮御花園等處。在這些公園的亭臺樓閣前多有白皮松。比如,景山公園南門綺望樓前東側有“綺望松”,周賞亭前有“周賞松”;北海公園白塔東北側有“臥龍松”,白塔正東對著的陟山牌坊和陟山橋,附近就有“陟山松”;故宮御花園堆秀山上有“堆秀松”,天一門欽安殿前西側有“臥龍松”。這些都是北京著名的古白皮松,它們大多種植于乾隆年間,至今已近三百年。
除了乾隆種植的白皮松,北京還有很多更悠久的古白皮松。比如,北海團城上有一棵著名的古白皮松,它高高矗立在承光殿前的東南側,它種植于金代大定年間,距今已八百多年。這棵白皮松郁郁蔥蔥,綠冠高達30多米,鱗片斑斑的樹干周長達5.2米。如今,人們經過北海團城,遠遠就能看到它的雄姿,它也把團城點綴得古香古色。這棵白皮松還有個“霸氣”的名字:“白袍將軍”。這個名字與乾隆皇帝有關。
▌北海公園團城上的金代白皮松:“白袍將軍”
有一年的盛夏,乾隆皇帝到團城上游玩,因為酷暑難耐,他就到承光殿東側的一棵古油松下乘涼。這時,清風徐來,他的暑汗全消。乾隆一高興,就封那棵古油松為“遮蔭侯”。正在此時,他看到古油松前邊還有棵古白皮松,高大雄偉,很像一位威武的將軍守衛著承光殿,乾隆便封這棵白皮松為“白袍將軍”。乾隆皇帝還寫了一首《承光殿古栝行》稱贊“白袍將軍”,詩云:“五針為松三為栝,名雖稍異皆其齊。牙嵯數株依睥睨,樹古不識何人栽……春朝綠云參天青,秋夕碧月流陰皚。靈和之柳非倫比,滄桑閱盡依然佳。”
說起北京“古白皮松之最”,非京西古剎戒臺寺內“五大名松”之一的“九龍松”莫屬。它巍然屹立在寺內戒壇院的山門前,其綠冠高達18米,樹干周長達6.6米,它是唐武德年間(618年—626年),也就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執政時期種植的,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比李白、杜甫還要“年長”近百歲。這棵“九龍松”形體碩大,雄偉壯觀,因它的樹冠是由九個大干組成,猶如九條銀龍凌空飛舞,所以得名“九龍松”。
▌九龍松
明清兩代,文人墨客寫有很多贊頌九龍松的詩詞。《帝京景物略》中就摘錄有關于它的詩句,如:“寶樹依晴峰,婆娑月影重。葉深藏鸛鶴,枝老作遒龍……”
戒臺寺尤以松樹出名,“潭柘以泉勝,戒臺以松名,一樹具一態,巧與造物爭”,“活動松”、“自在松”、“九龍松”、“抱塔松”和“臥龍松”,合稱“戒臺五松”。
▌臥龍松
在北京郊區的一些古寺名剎還有明代的古白皮松。位于石景山區模式口的法海寺大雄寶殿前,有兩棵白皮松,它們都高達30多米,其中西邊的一棵干周長達5.5米,比北海團城上的名松“白袍將軍”還粗壯。這兩棵白皮松的白干綠冠與金頂紅墻的大殿相映相輝,把深山古剎點綴得格外絢麗,同時也增加了神秘色彩。人們稱這兩棵白皮松為“白龍松”。
八大處長安寺的后院娘娘殿院內,矗立著兩棵高大的白皮松,它們也是明代所植。它們老干橫枝,霜皮半脫,人稱“白虎皮松”。在寺的前院,還有兩棵清代的白皮松。《日下舊聞考》中,曾這樣評價這四株白皮松:“寺內四松最巨。”
另外還有多處名勝古跡有古白皮松,比如潭柘寺外東南側的安樂堂殿院有一棵明代的“安樂松”;房山圣蓮山上的一古廟中有一棵“圣蓮松”;香山的白松亭有多棵清乾隆年間的白皮松、香山南部的白松堂甚至有大面積的清乾隆年間的古白皮松群;昌平十三陵的永陵、德陵等處,也有幾百年歷史的古白皮松……
蒼翠挺拔的白皮松也受到了很多外國植物學家的關注,他們認為白皮松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樹種之一,紛紛從中國引進白皮松。十九世紀中葉,白皮松首先傳到英國,現在英國倫敦的皇家公園丘園(原丘吉爾的花園)有幾棵已一百五十多年的大白皮松。這些白皮松是由英國的植物學家羅伯特·福群引種的。福群為了調查白皮松曾四次來到中國。他在1863年的一篇著作中寫道:“皇家陵墓附近有花邊樹皮松,我發現此松習性特別,形態迷人,樹皮奶白,片狀剝落。樹的整體外形神奇非常,為對稱狀,然而樹與樹之間又是如此驚異地酷似如一。我多年遍游印度、日本、中國各地,還是頭次見到這種不同尋常的松樹。”
民國時期,曾擔任過民國政府林業顧問的美國植物學家福爾西塞·雪菲席,對白皮松也格外鐘愛,他把白皮松引入美國。如今,在法國、加拿大等國的很多地方都有白皮松。